李斯是一个很难说清楚的人,功过都特别突出。
他继续辅佐秦始皇,在巩固秦朝政权,维护国家统一,促进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等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。
他建议秦始皇废除分封制, 实行郡县制。
又提出了统一文字的建议,之后又在统一法律、货币、度量衡和车轨等方面付出了巨大努力。
这些措施,都是以法家的加强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为指导的。
李斯在他生平的后期,虽然将法家的思想推向了极端化,但是他仅仅是一个提出者,而不是一个完全的执行者。
此时的李斯,已经没有了“以法治国”的志向。他已经不再代表法家了。因此,李斯后期的思想是否应该归入法家的体系,是值得商榷的。
因此,李斯归根到底还是一个法家的最完全的执行者。
《史记》:“李斯以闾阎历诸侯,入事秦,因以瑕衅,以辅始皇,卒成帝业,斯为三公,可谓尊用矣。
斯知《六艺》之归,不务明政以补主上之缺,持爵禄之重,阿顺苟合,严威酷刑,听高邪说,废适立庶。
诸侯已畔,斯乃欲谏争,不亦末乎!人皆以斯极忠而被五刑死,察其本,乃与俗议之异。不然,斯之功且与周、召列矣。” “能明其画,因时推秦,遂得意于海内,斯为谋首。”
文臣有李斯,武将在那个战火连天的时代,更是主旋律。
大秦猛将很多,但是主帅只有一个,那就是王翦。
王翦是频阳东乡(今陕西富平县)人,据《新唐书·宰相世系表》推演,王翦系周灵王太子晋之后,是太子晋的第十八世孙。
少年时就喜欢军事,其实王翦算是秦朝老臣,因为他刚一出道,就帮范睢解决了自己的政敌,范睢也看出王翦不是等闲之辈。
立刻提拔,只不过那时的范叔只是昨日黄花,马上就要下台了,自然没有让王翦往前走太远。
混到三十多岁,才考家族支持,去侍奉秦始皇。
秦始皇十一年(公元前236年),王翦领兵攻打赵国的阏与,王翦领军只十八天,便令军中不满百石的校尉回家,并从原军队的十人中选出两人留在军中,结果所留下来的都是军中精锐。
王翦就用这支士气很高的精锐部队攻下了阏与,同时一并攻取了赵的九座城邑。
这时候,大秦的丞相吕不韦正在寻找大秦军中新的白起,将自己的目光投向到王翦的身上。
但是他没有想到,自己选择的人,会将自己收拾了。
铲除吕不韦和嫪毐后,秦王嬴政正式亲政,秦国统一天下的战争开始了。
这场统一战争以秦始皇十一年(公元前236年)秦军伐赵拉开序幕,前后持续15年。
期间,除了最先的灭亡韩国王翦没有参与外,其他五国,要么为王翦带兵所灭,要么为其子王贲攻克而亡。
秦始皇十八年(公元前229年),王翦从上郡发兵,下井陉,与杨端和军两军呼应。
准备一举攻灭赵国。
结果遇上了赵国的名将李牧,相持一年多的时间。
王翦采用反间计,除掉李牧。
李牧死后,王翦势如破竹前行,大败赵军,并杀了赵军主将赵葱,攻下赵国的都城邯郸,俘虏赵王迁,赵国原来的各处土地入为秦地,成为秦郡。
秦始皇二十年(公元前227年),发生了历史上著名的荆轲刺秦王事件,荆轲失败后,秦王政盛怒,并利用这个机会,派王翦领军攻燕国。
燕王喜和代王赵嘉联合抵抗秦军,燕代联军由燕国的太子丹统领,最后在送别荆轲的易水河边兵败。
王翦乘势攻取了燕都城蓟,燕王喜逃到了辽东,燕国也名存实亡了。
秦始皇二十一年(公元前226年),秦王派王翦之子王贲攻打楚国,大败楚兵 。
秦始皇二十二年(公元前225年)王贲率军迅速北上,进攻魏国,最后用黄河、大沟水淹大梁城,城尽毁。
魏王假投降。接着王贲又平定了魏国各地,设魏地东面为砀郡。
秦始皇二十一年(公元前226年),秦王嬴政召集群臣,商议灭楚大计,王翦认为“非六十万人不可”。
李信则认为“不过二十万人”便可打败楚国,秦王政大喜,认为王翦老不堪用,便派李信和蒙恬率兵二十万,南下伐楚,楚将项燕以四十万楚军应对二十万秦军。
王翦因此称病辞朝,回归故里。
不久,楚军故意示弱,且战且退,保留精锐部队从后突袭李信,大破秦军两营兵力,斩杀秦军七个都尉,是为秦灭六国期间少有的败仗之一。
秦王政听到这个消息,大为震怒,亲自乘快车奔往频阳,向王翦致歉,并答应加兵请求,王翦统领六十万大军启程 。
王翦出征时向秦王“请美田宅园池甚众”、“以请田宅为子孙业耳”。
出关前,又连续五次求赐美田,连部下也开始担心会不会太过份。
王翦才说出了自己的用意:秦王生性多疑,如今秦国全国士兵尽交到自己手中,此时唯有向秦王诸多要求,才可以表明自己除了金钱以外别无他求,借此消除秦王怕他拥兵自立的疑惧。
秦始皇二十三年(公元前224年),王翦领兵伐楚,大军抵达楚国国境之后整整一年坚壁不出,六十万士兵都囤积起来休养生息,甚至每天比赛投石以作娱乐。
项燕的四十万楚军因为兵力相对较少而不敢强攻,一年后终于按捺不住,正当楚军在往东调动之际,王翦就率兵出击大破楚军,杀项燕于蕲,一年多后又俘虏楚王负刍,平定楚国 。
随后王翦又南征百越,取得胜利。
此后,王翦的经历不详。一说他急流勇退,得以善终。
如果单纯的认为王翦是个武将,那就大错特错了。
他还是个谋臣。
范雎是先秦时期著名的谋士,以“远交近攻”的谋略为秦统一六国奠定坚实基础,与魏国丞相魏齐是仇人。
范雎曾扬言要魏国交出魏齐,否则将举兵伐魏。
形势迫使魏齐弃相印逃到赵国,投在平原君赵胜门下。
长平之战后,王翦向秦昭王献计,由昭王修书一封,约平原君来函谷关赴宴。
昭王依计而行,诱使平原君上钩。待平原君来时,借机扣留,将其押解至咸阳。
再传讯邯郸,称不得魏齐,就不释放平原君。
长平之战刚过,赵孝成王正惊魂未定,赶紧派兵围住平原君府,擒拿魏齐。
魏齐逃到魏信陵君那里,信陵君不敢收留。
魏齐走投无路,拔剑自刎。赵孝成王得魏齐之首,星夜派人送往咸阳,秦王才释放了平原君归赵 。
王翦未费秦国一兵一卒而得魏齐之首,解了相国范雎多年的心头之恨。
秦王政八年(前239年),秦王政命王弟长安君成蟜为主将,樊于期为副将率军攻打赵国,不料,长安君在樊于期的唆使下临阵倒戈,举兵反叛。
嬴政派王翦前往平叛。
王翦派说客混进叛军,见到了长安君,递送了劝降书信,情理并用,恩威并施。
长安君归降,叛乱平息。樊于期逃奔燕国。但可惜的是,长安君后来并没有保住性命。
秦王政即位之初由于年少,国政由相邦吕不韦所把持。
吕不韦权倾朝野,又与太后偷情,见秦始皇日渐年长怕东窗事发想离开太后,又怕太后怨恨,所以献假宦官嫪毐给太后。
嫪毐与太后在秦故都雍城(今陕西凤翔)生下了两个私生子,以秦王假父自居。
在太后的帮助下,嫪毐封长信侯,领有山阳、太原等地,自收党羽,在雍城长年经营,建立了庞大的势力。
秦王政九年(前238年),嬴政前往太后所在的雍城行郊礼。
王翦领兵镇压咸阳,派三万精锐保护秦王西行。
秦王离开后,吕不韦在国都咸阳把持国政,王翦不动声色,调遣兵力,严阵以待,以防吕不韦伺机生变。嫪毐因乱宫闱的罪行败露,发动兵变,进攻秦王嬴政所在的蕲年宫,史称“蕲年宫之变”。
秦王及时察觉了这一阴谋,抢先发兵平定叛乱,追斩嫪毐,在咸阳清洗了嫪毐集团数百人,因此事涉及吕不韦,不久就免去了其相邦之职。
不久,在王翦的建议下,将其赐死,秦始皇全面掌握了国家权力。
王翦是秦国杰出的军事家,也是继白起之后,秦国不可多得的大将之材。
作为秦代杰出的军事家,王翦主要战绩有破赵国都城邯郸,消灭燕、赵;以秦国绝大部分兵力消灭楚国,与其子王贲一并成为秦始皇兼灭六国的最大功臣。
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使其与白起、李牧、廉颇并列为战国四大名将。
王翦一生征战无数,他智而不暴、勇而多谋,在当时杀戮无度的战国时代显得极为可贵。
秦始皇二十六年(前221年),秦国兼并了所有的诸侯国,统一天下,王翦和蒙恬立的战功最大 。
王翦是唐朝琅琊王氏和太原王氏的始祖。
班固在书中说道:“若秦因四世之胜,据河山之阻,任用白起、王翦豺狼之徒,奋其爪牙,禽猎六国,以并天下。
穷武极诈,士民不附,卒隶之徒,还为敌仇,猋起云合,果共轧之、急城杀人盈城,争地杀人满野。
孙、吴、商、白之徒,皆身诛戮于前,而国灭亡于后。报应之势,各以类至,其道然矣。
但班固的之言,只是败犬而已。